1 模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
当前,我国以组合钢模板为主的格局已经打破,已逐步转变为多种模板并存的格局,组合钢模板的应用量正在下降,新型模板的发展速度很快。目前,竹胶合板模板、木胶合板模板与钢模板已成三足鼎立之势。
1.1 组合钢模板
我国组合钢模板从80年代初开发,推广应用面曾达到75%以上,“以钢代木”,促进模板施工技术进步,取得重大经济效益。90年代以来,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建筑的大量兴建,许多工程要求做成清水混凝土,对模板提出了新的要求。由于组合钢模板存在板面尺寸小、拼缝多、板面易生锈,清理工作量大等缺陷。另外,由于市场竞争激烈,许多钢模板厂生产设备陈旧简陋,技术和设备投入不足。还有不少厂采用改制钢板加工,产品质量越来越差,很难适应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需要。随着竹、木胶合板的大量应用,组合钢模板的应用量大幅度下滑,致使许多钢模板厂和租赁企业面临停产或转产的危机。目前,全国钢模板的年产量已从1998年的1060万m2,下降到2006年的750万m2,使用量从47%下降到15%。
有些城市提出不准使用组合钢模板,用散装散拆的竹(木)胶合板来代替钢模板,既违背了“以钢代木”节约木材的国策,又使模板的施工技术倒退一步。但是,要让组合钢模板不被短期内淘汰,必须改进加工设备,完善生产工艺;完善模板体系,提高钢模板使用效果;加强产品质量管理,确保钢模板产品质量。
1.2 竹胶合板模板
竹胶合板模板是80年代末开发的一种新型模板,90年代末,竹胶合板模板在全国各地得到大量推广应用,1998年全国竹胶合板模板的年产量为72万m3,到2006年上升到165万m3,使用量从21%上升到15%。
但是,目前竹胶板厂普遍存在生产工艺以手工操作为主,生产设备简陋、技术力量薄弱、质量检测手段落后、产品质量较难控制,主要问题是板面厚薄不均,厚度公差较大,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胶等缺陷,使用寿命也较短,一般周转使用10~20次。竹材资源浪费较大,竹材利用率为60~70%,产品质量均属中低档水平,不能满足钢框胶合板模板的质量要求,也很难达到大批量出口的要求。因此,必须采取积极措施,改进生产设备,提高产品质量和精度;采用性能好的胶粘剂,提高竹胶板的使用寿命;改革生产工艺,提高竹材资源利用率。
1.3 木胶合板模板
木胶合板模板是国外应用最广泛的模板形式之一,90年代以来,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,胶合板的需求量猛增,胶合板生产厂大批建立,1993年国内木胶合板厂仅400多家,木胶合板年产量仅为212.45万m3,到2005年木胶合板年产量猛增到2514.97万m3,10年间将近增长十多倍,总产量居世界,胶合板厂达到7000多家。全国木胶合板模板1998年的年产量为70多万m3,至2006年增到880多万m3,使用量从21%猛增到15%。另外,木胶合板模板还大量出口到中东、欧洲和亚洲等许多国家。
目前,木胶合板模板存在主要问题是大部分产品质量低,以生产脲醛胶素面胶合板为主,一般 只能使用3~5次,木材资源浪费严重;企业布局不合理,在一些地区特别集中、企业数量过多、规模不大、设备简陋、技术力量弱;企业竞争激烈,产品价格低、档次低。因此,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,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,作为模板用的胶合板必须采用防水的酚醛胶,使用次数应能达到20次以上。提高木材利用率,节约木材资源。
1.4 全钢大模板
早在70年代初,北京开始应用全钢大模板。但是北京大量推广应用大模板是在1996年以后,一方面由于北京市高层住宅建筑发展迅猛,住宅建筑成片大规模建设,为发展大模板施工技术提供了商机。另一方面,由于建筑施工混凝土表面质量要求高,组合钢模板面积小、拼缝多,难以达到施工工程的要求。1994年开发的钢框竹胶板模板,由于竹胶板的产品质量问题,钢竹模板使用寿命短,不能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。全钢大模板具有板面平整、拼缝少、使用次数多、能适应不同板面尺寸的要求等特点,因此,这种模板在北京地区得到迅猛发展。
目前,北京地区已建立全钢大模板生产厂150多家,1998年产量为170万m2,至2006年上升到480万m2,全钢大模板使用量从1650万m2,上升到3700多万m2。在北京周边地区、西北的西安、西南的重庆等地,也已在逐步推广应用。2004年中国模板协会组织编制了《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》地方标准,对规范全钢大模板的生产和应用,促进大模板的健康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。
1.5 桥隧模板
这种模板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,随着我国高速公路、立交桥、大型跨江桥梁、铁路桥梁及各种隧道等工程的兴建,各种桥隧模板得到大量开发应用。目前,已建立专门生产桥隧模板的厂家有100多家,许多组合钢模板生产厂也大量生产桥梁模板和隧道模板,有些厂甚至转为生产桥隧模板为主。1998年全国桥隧模板的年产量为240万m2,2006年已升到750万m2,桥隧模板使用量从1200万m2上升到3900万m2。桥隧模板的施工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,但是这种模板是异型模板,还没有质量标准可执行,周转次数少、制作技术较高。
1.6 塑料模板
塑料模板具有表面光滑、易于脱模、重量轻、耐腐蚀性好、可以回收利用、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特点。另外,它允许设计有较大的自由度,可以根据设计要求,加工各种形状或花纹的异型模板。我国自1982年以来,在一些工程中推广应用过塑料平面模板和塑料模壳。由于它存在强度和刚度较低、耐热性和耐久性较差、价格较高等原因,没有能大量推广应用。
目前,塑料模板在欧美等国正在得到不断开发和应用,品种规格也很多。我国有不少企业也正在开发各种塑料模板,如硬质增强塑料模板、木塑复合模板、GMT塑料模板、楼板塑料模板和塑料大模板体系等。 另外,还有筒模、台模、滑模、爬模、悬臂模等模板施工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。
2 脚手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
我国在60年代初开始应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,由于这种脚手架具有装拆灵活、搬运方便、通用性强、价格便宜等特点,所以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,其使用量占60%以上,是当前使用量最多的一种脚手架。但是这种脚手架的弱点是安全性较差,施工工效低、材料消耗量大。目前,全国脚手架钢管约有1000万吨以上,其中劣质的、超期使用的和不合格的钢管占80%以上,扣件总量约有10~12亿个,其中90%左右为不合格品,如此量大面广的不合格钢管和扣件,已成为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2001年至2007年,已发生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倒塌事故70多起,其中死亡200余人,受伤400余人。
80年代初,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门式脚手架、碗扣式脚手架等多种型式脚手架。门式脚手架在国内许多工程中也曾大量应用过,取得较好的效果,由于门式脚手架的产品质量问题,这种脚手架没有得到大量推广应用。现在国内又建了一批门式脚手架生产厂,其产品大部分是按外商来图加工。碗扣式脚手架是新型脚手架中,推广应用最多的一种脚手架,但使用面还不广,只有部分地区和部分工程中大量应用。
90年代以来,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,开发了多种新型脚手架,如插销式脚手架,CRAB模块脚手架、圆盘式脚手架、方塔式脚手架,以及各种类型的爬架。目前,国内有专业脚手架生产企业百余家,主要在无锡、广州、青岛等地。从技术上来讲,我国脚手架企业已具备加工生产各种新型脚手架的能力。但是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,施工企业对新型脚手架的认识还不足。采用新技术的能力还不够,国内脚手架企业主要任务是对外加工。
随着我国大量现代化大型建筑体系的出现,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已不能适应建筑施工发展的需要,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是当务之急。实践证明,采用新型脚手架不仅施工安全可靠,装拆速度快,而且脚手架用钢量可减少33%,装拆工效提高2倍以上,施工成本可明显下降,施工现场文明、整洁。
3 发展我国模板行业的对策
3.1 加强科技创新、开发新型模板
我国模板生产企业是8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,但是大部分80年代建立的模板企业已停产或转产,90年代建立了一批新的模板企业,生产规模不大、发展也不快,主要是科技和设备投入不足,缺乏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。许多钢模板厂20多年来只生产组合钢模板一种模板产品,并且品种规格还不齐全,更没有新的模板产品开发。随着国内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,各种形式现代化的大型建筑体系的大量建造,需要开发和应用各种新型模板、脚手架才能满足施工工程的要求。我们感到模板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和设备投投入,提高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,才能适应建筑市场变化的需求,我国模板行业才能得到发展。
加强科技创新,开发新型模板是施工技术和模板技术发展的需要。由于新型模板技术是一项综合配套技术,研究的内容多,涉及的范围广,如果某个环节没有过关或处理不好,将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。当前应积极做好以下工作:
(1)加强模板材料的应用研究,积极开发轻质高强、环保无污染、可再生及可回收利用、重复使用次数多的模板材料,如低合金钢框型材、铝合金框型材、高强塑料模板和木塑模板,木(竹)胶合板模板等。
(2)根据各种建筑结构的要求,开发各种不同种类的模板体系,如爬模体系、滑模体系、筒模体系、倒模体系、隧道模体系、桥梁模体系等。
桥梁模板 旋挖机动力头 隧道台车
http://shop.ebdoor.com/Shops/2268532/